公元前412年,鲁国,一颗血淋淋的人头,被年轻的吴起毫不犹豫地摆到国君案头。妻子刚刚还在家灶间烧饭,如今却只剩一只头颅。不是仇杀,不是谋财,而是这个男人亲手干的。试问,世上还有比这更狠心的丈夫吗?从“自家人”下手,只为觅得一线出头的机会。可问题来了:一个杀妻求仕的冷血军师,鲁国到底用不用?吴起的疯劲,到底成就了谁的江山?他的人生剧本,是天才,还是魔鬼?
【第一高潮】
吴起杀妻,鲁国朝堂炸了锅。一个“有才但心狠”的外人,面对国仇家恨,拿亲情当敲门砖:你们怕我临阵倒戈?我斩断后路让你们瞧!可大臣们也不是吃素的——“齐国老婆刚杀完,指不定哪天手起刀落就是鲁国人头!”吴起的赤膊上阵震住了众人,也把对立情绪推到顶:“你要将才还是要谋害之徒?”但鲁国急得快疯了,军队垮、民心散、阔佬跑路,眼看国家大门都挡不住——用不用吴起,这比赌命还刺激。
展开剩余73%【发展过程】
局势越发复杂,谁都明白鲁国命悬一线。有人看重吴起的杀伐果断,也有人心生寒意,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。坊间议论纷纷,犹如今天网络上的弹幕。老百姓窃窃私语,有人琢磨:“咱们是死人堆里找活路,有能力的还怕他人品不行?”也有人抱怨:“明儿个治国靠杀至亲,后天是不是连父母都不放过?”朝堂上文臣武将吵成一团,两派观点针锋相对,谁都不愿当“饭后笑谈”,但也不想当“丧国罪人”。鲁国百姓一边捡包裹磨鞋底准备跑难,一边还想看看吴起能不能带来奇迹。
【第一低潮】
齐军兵临城下,危机好像暂时化解——吴起被任命为主帅,打了个漂亮的胜仗,鲁国喘了口气。表面上风平浪静,实则水下暗流涌动。救了国家,这位救命恩人却被冷处理。老牌贵族、守旧大夫们齐刷刷递交投诉信:“不仁不义不孝,岂可为守邦之将?”“夫子在天有灵,必然哭晕在孔庙!”表面一团和气,骨子里暗箭难防。吴起功劳簿上画了勾,转头却被下了逐客令。鲁穆公怕掉了人心,选择“功过相抵”——吴起不得已黯然出走。风光一时,转身成了“弃子”。
【第二高潮】
故事到了这里,本来以为该谢幕了——天才变弃将,这种套路史书记多了。可偏偏峰回路转,谁也没想到,魏国抛出橄榄枝。魏文侯不顾一众大臣反对,大胆启用吴起。“道德欠账?管他呢,我要的就是有料能打的人!”吴起一上任,开挂般连胜秦军,吞下大片河西土地。关底BOSS变成了自己!同一个人,在一国被视为毒瘤,在另一国成了定海神针。说到底,杀妻成名的魔鬼,放到哪都是用人还是唾弃的大考。鲁国的眼光,成了历史上的一大笑谈。
【第二低潮】
魏国风头正盛,可好景不长。天下无敌的“魏武卒”招之即来,匹敌后世传说中的特种部队,铁甲横行。可是铁打的制度遇到人心的钝器。楚国贵族坐不住,眼看一介外来将才强势改革、断人财路,表面和气背后暗藏杀机。吴起转战楚国,铁腕改革换来王室安稳,也为自己种下祸根。楚悼王去世,新王继位——天都还没亮,吴起便身赴黄泉。不摆大排场、不留后手,一代兵家巨头,收场在刀光剑影和宫廷暗斗中间。看似一场戏终落幕,暗地里却依然血雨腥风、死结难解。
【写在最后】
有人说像吴起这种人,真该作为励志偶像,什么感情舍不得,功名利禄才是硬道理。杀了亲老婆就能保家卫国,舍小家成大业,放到今天是不是都该发个新闻奖?要不,干脆用他的故事到高校宣讲,告诉年轻人“牺牲一切都是值得的”。吴起能抛妻弃母,灭国打仗样样拿手,也不枉让后世把军事奇才写进兵书。但你要真信“能力大于一切”,是不是也得留点后路?比起那些无疾而终的人物,吴起起起落落的命运,也算是给“道德PK能力”的天平添了一份重锤。鲁国觉得仁义面子更重要,魏国抓住了机会,结果谁把江山守住,历史拭目以待。
【小编想问】
杀妻换前途,到底是真坚决还是太疯魔?人生拼到极致,家都能不要,就为一个当将军的名头,值不值?中国历史上不乏重用“有本事却不仁不义”的奇人,这样的人能保国家一时兴盛,还是埋下更多祸根?假如你是国君,面对吴起这样的人,是宁可守清贫,还是博一把未来?你怎么看“只要能打仗,品德可以打折”?留言说说看,是赞扬大才无用,还是同情天才落寞,还是觉得,世界就是属于能干点脏活累活的狠角色?
发布于:陕西省股票配资平台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